“浙里檢”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近期獲評2022年浙江省數字化改革最佳應用。截至10月底,“浙里檢”“一站式”服務網站注冊25.8萬用戶,訪問量達1221萬次,完成檢驗檢測相關服務訂單21萬單,用戶好評率超過99%。同時,通過平臺完成開放實驗室303家,實驗室在線預約70887次,共享大型測量裝備2710臺(套),設備在線預約36825次。
“浙里檢”是浙江省聚焦檢驗檢測許可審批、公共服務、行業發展、智慧監管、協同治理等事項,多跨協同21個省級部門,匯集浙江省內產品、工程、環境、生物四大領域2300余家機構打造的集市場準入、高效服務、智慧治理全過程為一體的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浙里檢”是浙江省數字經濟重大應用和事業單位數字化改革首批試點應用,自2021年10月起由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組織專班實施。
按照檢驗檢測“一件事”綜合集成改革思路,“浙里檢”專班一年來加緊推進部門平臺數據對接、審批監管協同、檢測服務線上線下集成等工作,全力打造“檢的管理、檢的過程、檢的結果、檢的監督”四大應用場景17個功能模塊,目前已實現檢驗檢測全流程一表準入、一站服務、一網追溯、一鏈查詢、一體治理。
在“檢的管理”場景上,深化簡政放權,全面優化準入服務。實現資質認定“一表填報”“一表準入”,對資質認定從申請到審批發證的所有表單資料和業務流程要素全面實施結構化解析,將申請能力、儀器設備、能力比對、檢測場所、授權簽字人等內容整合,讓企業多做“選擇題”,少做“簡答題”,申請材料填報字段縮減近50%,市場主體資質認定首次許可審批時長由25天縮減至15天以內,資質日常變更審批基本在24小時內完成,現已實現7項政府審批全流程在線辦理44486次。目前“浙里檢”平臺可提供22類4.1萬種服務,用戶可在線完成查詢機構、委托下單、物流送樣、費用支付、自助開票、報告下載等業務。
在“檢的過程”場景上,平臺積極應用數字技術強化過程管理。運用遠程監控及物聯感知等技術,在食品、機動車、生態環境等領域和頭部機構試點建設“陽光實驗室”,圍繞“樣品抽取—陽光檢測—結果存證—報告查詢”全鏈條,線上存證“人、機、料、法、環”等關鍵要素,有效防范換樣做檢測、虛假記錄等行為。針對部分小微檢驗檢測機構缺少數字化系統自建能力問題,“浙里檢”開發公共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PUB-LIMS),提供共享服務,目前已建成870家數字化檢驗檢測實驗室。
在“檢的結果”場景上,全面增進互認采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應用二維碼、區塊鏈等技術,推進報告賦碼、上鏈,建設公益性檢測結果存證查驗專區,面向浙江省檢驗檢測機構開放檢驗檢測報告“上云”(浙江政務云)“上鏈”(市場監管鏈)接入服務,鼓勵檢測委托方積極公開檢驗檢測報告。建立檢驗檢測報告互認機制信息庫,自動識別并驗證應用歸集的檢驗檢測報告。構建檢驗檢測服務業數據分析模型,開發“檢驗報告顯微鏡”等“浙里檢”系列大腦產品,提升檢測數據在行業規劃、發展預測、風險預警、智慧監管、消費引導、輿情應對等領域的應用。
在“檢的監督”場景上,強化監督閉環,建立協同共治機制。通過系統性歸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輿情監測、信用監管等數字化信息,開展機構風險智能研判。加強與公安、生態環境、水利、自然資源、司法等部門數據交換,實現監管信息互通、違法線索互聯,形成跨部門聯合監管執法機制。實施與各級廣告、電商平臺、計量器具、價格競爭等業務線的協同,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提高執法的靈敏度和關聯性。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df/202212/t20221201_352022.html
“浙里檢”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近期獲評2022年浙江省數字化改革最佳應用。截至10月底,“浙里檢”“一站式”服務網站注冊25.8萬用戶,訪問量達1221萬次,完成檢驗檢測相關服務訂單21萬單,用戶好評率超過99%。同時,通過平臺完成開放實驗室303家,實驗室在線預約70887次,共享大型測量裝備2710臺(套),設備在線預約36825次。
“浙里檢”是浙江省聚焦檢驗檢測許可審批、公共服務、行業發展、智慧監管、協同治理等事項,多跨協同21個省級部門,匯集浙江省內產品、工程、環境、生物四大領域2300余家機構打造的集市場準入、高效服務、智慧治理全過程為一體的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浙里檢”是浙江省數字經濟重大應用和事業單位數字化改革首批試點應用,自2021年10月起由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組織專班實施。
按照檢驗檢測“一件事”綜合集成改革思路,“浙里檢”專班一年來加緊推進部門平臺數據對接、審批監管協同、檢測服務線上線下集成等工作,全力打造“檢的管理、檢的過程、檢的結果、檢的監督”四大應用場景17個功能模塊,目前已實現檢驗檢測全流程一表準入、一站服務、一網追溯、一鏈查詢、一體治理。
在“檢的管理”場景上,深化簡政放權,全面優化準入服務。實現資質認定“一表填報”“一表準入”,對資質認定從申請到審批發證的所有表單資料和業務流程要素全面實施結構化解析,將申請能力、儀器設備、能力比對、檢測場所、授權簽字人等內容整合,讓企業多做“選擇題”,少做“簡答題”,申請材料填報字段縮減近50%,市場主體資質認定首次許可審批時長由25天縮減至15天以內,資質日常變更審批基本在24小時內完成,現已實現7項政府審批全流程在線辦理44486次。目前“浙里檢”平臺可提供22類4.1萬種服務,用戶可在線完成查詢機構、委托下單、物流送樣、費用支付、自助開票、報告下載等業務。
在“檢的過程”場景上,平臺積極應用數字技術強化過程管理。運用遠程監控及物聯感知等技術,在食品、機動車、生態環境等領域和頭部機構試點建設“陽光實驗室”,圍繞“樣品抽取—陽光檢測—結果存證—報告查詢”全鏈條,線上存證“人、機、料、法、環”等關鍵要素,有效防范換樣做檢測、虛假記錄等行為。針對部分小微檢驗檢測機構缺少數字化系統自建能力問題,“浙里檢”開發公共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PUB-LIMS),提供共享服務,目前已建成870家數字化檢驗檢測實驗室。
在“檢的結果”場景上,全面增進互認采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應用二維碼、區塊鏈等技術,推進報告賦碼、上鏈,建設公益性檢測結果存證查驗專區,面向浙江省檢驗檢測機構開放檢驗檢測報告“上云”(浙江政務云)“上鏈”(市場監管鏈)接入服務,鼓勵檢測委托方積極公開檢驗檢測報告。建立檢驗檢測報告互認機制信息庫,自動識別并驗證應用歸集的檢驗檢測報告。構建檢驗檢測服務業數據分析模型,開發“檢驗報告顯微鏡”等“浙里檢”系列大腦產品,提升檢測數據在行業規劃、發展預測、風險預警、智慧監管、消費引導、輿情應對等領域的應用。
在“檢的監督”場景上,強化監督閉環,建立協同共治機制。通過系統性歸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輿情監測、信用監管等數字化信息,開展機構風險智能研判。加強與公安、生態環境、水利、自然資源、司法等部門數據交換,實現監管信息互通、違法線索互聯,形成跨部門聯合監管執法機制。實施與各級廣告、電商平臺、計量器具、價格競爭等業務線的協同,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提高執法的靈敏度和關聯性。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df/202212/t20221201_35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