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食品安全關乎千家萬戶,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北省深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四個最嚴”要求,在全國率先為中小學校幼兒園配備食品安全副校長(副園長)基礎上,綜合運用“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等手段,依托“鄂食安”智慧監管平臺,全力推動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包保責任和監管責任等“三責”協同落地見效。
一網統管,全覆蓋推廣應用
監管底數全量匯聚。“鄂食安”智慧監管平臺全面對接登記注冊審批系統和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匯聚全省34.39萬戶在營餐飲服務單位,其中,學校(托幼機構)食堂16565家、校外供餐單位97家、采取校外供餐的學校478所,學校食品安全三類市場主體已全部對號入座劃分為A、B、C、D四個包保等級,分層分級明確給市縣鄉村四級包保干部,監管對象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監管主體、監管動態、監管成效“一網歸集”。
監管任務顆粒呈現。按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餐飲服務安全56項監督檢查要點和春季學校食品安全部署,湖北省局結合實際制定條目化、顆粒化、節點化監管清單,監管任務“一鍵下發”,直接到基層市場監管所、具體執法人員和手機終端,監管任務發起、檢查過程、檢查結果、整改過程“一網盡覽”。監督檢查覆蓋率、問題整改率大幅提升。
監管風險模塊識別。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各級監管人員通過“鄂食安”智慧監管平臺能夠快速鎖定、篩查學校食品安全“重點區域”“重點對象”,有針對性開展風險排查。比如,針對任何一家學校食堂,通過“信息查詢”功能,都能快速識別其在營、停業、注銷或吊銷狀態,了解其基本信息、主體責任落實、許可和警示信息、部門監管工作情況。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各級監管人員可實時統計轄區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對象監督檢查進度、發現的問題、整改工作情況,實現對學校食品安全市場主體風險“準確識別”,全貌“精準畫像”。
末端發力,全場景智慧化應用
監管過程無紙化。監管人員、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對象、社會公眾在微信上搜索“湖北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并完成實名認證,則可通過移動端完成監管責任、主體責任落實和社會監督。比如,監督檢查要點預先設置并導入“鄂食安”智慧監管平臺后,監管人員通過移動端搜索企業名稱或者直接掃碼某學校食堂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則可直接開展現場監管,監督檢查文書在線自動生成,實現監管便捷化、無紙化。
智能抓取遠程化。省市場監管局建設“鄂食安社會共治平臺”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97家校外供餐單位全部入駐,并全部接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市場監管信息化系統,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副校長)、食品安全員、包保干部全部向社會公布。武漢市以“鄂食安”智慧監管平臺“明廚亮灶一體化系統”為抓手,AI視頻分析從后廚地面水浸、垃圾蓋加蓋,從業人員是否吸煙、戴帽,到老鼠、蟑螂等微生物風險隱患辨識,實行智能化遠程監管,實現“后廚操作可觀、食材來源可溯、食安管理可查、誠信承諾可示、餐飲服務可評”目標,該市中小學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100%,校外供餐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100%。
自我定義特色化。全省各地可根據轄區學校食品安全風險狀況,自設模塊、自我定義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展現地方特色智慧化監管模式。比如,宜昌市幼兒園采取抓住“三類人”,管好“三件事”,按要求配備食品安全總監1名(后勤副園長)、食品安全員3名(后勤主任、保健醫生、營養師),定期對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建立自查臺賬及風險清單,將日常檢查與“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有機結合,不斷筑牢安全監管防線。
終端見效,全方位落實責任
主體責任創新落實。聯合教育等7部門在全國率先出臺中小學校食品安全副校長管理暫行辦法,配備食品安全副校長(副園長)16724名。督促學校(含托幼機構)通過“鄂食安”平臺企業端將單位負責人、食品安全副校長(副園長)、食品安全總監(可與食品安全副校長為同一人)、食品安全員的姓名、照片及聯系方式等信息上傳平臺。嚴格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制度,形成每日檢查記錄、每周排查治理報告、每月調度會議紀要。省市場監管局日日通報、實時更新符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60號令的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兩員一副校長”、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食品安全總監職責、食品安全員守則等信息,有效推動主體責任落實。截至5月7日,全省學校(托幼機構)食堂的“鄂食安”平臺注冊率達93.11%,“日管控”完成率達85.14%。
包保責任分級落實。按照國務院食安委分層分級部署,圍繞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要求,分類制定學校食堂、采用校外供餐學校、校外供餐單位的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記錄表,學校自查和市場監管日常監督檢查時可直接在三類市場主體“基本信息”欄中填寫包保主體A、B、C、D級,以及市縣鄉村四級包保干部單位、姓名、職務、聯系方式和年度現場督導情況,為有效對接《國務院食安辦食品安全包保系統》數據做好了充分準備。
監管責任閉環落實。監管人員通過“鄂食安”監管端開展學校食品安全日常監管、春季專項監管,同時積極對接12315投訴舉報、抽檢監測、監管執法數據,各類數據不斷生成累積,風險分析、風險預警“一鍵統計”。全省學校食品安全監管任務發起、問題發現、問題整改、規范提升形成工作閉環。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df/202305/t20230510_355138.html
校園食品安全關乎千家萬戶,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北省深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四個最嚴”要求,在全國率先為中小學校幼兒園配備食品安全副校長(副園長)基礎上,綜合運用“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等手段,依托“鄂食安”智慧監管平臺,全力推動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包保責任和監管責任等“三責”協同落地見效。
一網統管,全覆蓋推廣應用
監管底數全量匯聚。“鄂食安”智慧監管平臺全面對接登記注冊審批系統和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匯聚全省34.39萬戶在營餐飲服務單位,其中,學校(托幼機構)食堂16565家、校外供餐單位97家、采取校外供餐的學校478所,學校食品安全三類市場主體已全部對號入座劃分為A、B、C、D四個包保等級,分層分級明確給市縣鄉村四級包保干部,監管對象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監管主體、監管動態、監管成效“一網歸集”。
監管任務顆粒呈現。按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餐飲服務安全56項監督檢查要點和春季學校食品安全部署,湖北省局結合實際制定條目化、顆粒化、節點化監管清單,監管任務“一鍵下發”,直接到基層市場監管所、具體執法人員和手機終端,監管任務發起、檢查過程、檢查結果、整改過程“一網盡覽”。監督檢查覆蓋率、問題整改率大幅提升。
監管風險模塊識別。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各級監管人員通過“鄂食安”智慧監管平臺能夠快速鎖定、篩查學校食品安全“重點區域”“重點對象”,有針對性開展風險排查。比如,針對任何一家學校食堂,通過“信息查詢”功能,都能快速識別其在營、停業、注銷或吊銷狀態,了解其基本信息、主體責任落實、許可和警示信息、部門監管工作情況。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各級監管人員可實時統計轄區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對象監督檢查進度、發現的問題、整改工作情況,實現對學校食品安全市場主體風險“準確識別”,全貌“精準畫像”。
末端發力,全場景智慧化應用
監管過程無紙化。監管人員、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對象、社會公眾在微信上搜索“湖北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并完成實名認證,則可通過移動端完成監管責任、主體責任落實和社會監督。比如,監督檢查要點預先設置并導入“鄂食安”智慧監管平臺后,監管人員通過移動端搜索企業名稱或者直接掃碼某學校食堂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則可直接開展現場監管,監督檢查文書在線自動生成,實現監管便捷化、無紙化。
智能抓取遠程化。省市場監管局建設“鄂食安社會共治平臺”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97家校外供餐單位全部入駐,并全部接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市場監管信息化系統,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副校長)、食品安全員、包保干部全部向社會公布。武漢市以“鄂食安”智慧監管平臺“明廚亮灶一體化系統”為抓手,AI視頻分析從后廚地面水浸、垃圾蓋加蓋,從業人員是否吸煙、戴帽,到老鼠、蟑螂等微生物風險隱患辨識,實行智能化遠程監管,實現“后廚操作可觀、食材來源可溯、食安管理可查、誠信承諾可示、餐飲服務可評”目標,該市中小學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100%,校外供餐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100%。
自我定義特色化。全省各地可根據轄區學校食品安全風險狀況,自設模塊、自我定義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展現地方特色智慧化監管模式。比如,宜昌市幼兒園采取抓住“三類人”,管好“三件事”,按要求配備食品安全總監1名(后勤副園長)、食品安全員3名(后勤主任、保健醫生、營養師),定期對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建立自查臺賬及風險清單,將日常檢查與“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有機結合,不斷筑牢安全監管防線。
終端見效,全方位落實責任
主體責任創新落實。聯合教育等7部門在全國率先出臺中小學校食品安全副校長管理暫行辦法,配備食品安全副校長(副園長)16724名。督促學校(含托幼機構)通過“鄂食安”平臺企業端將單位負責人、食品安全副校長(副園長)、食品安全總監(可與食品安全副校長為同一人)、食品安全員的姓名、照片及聯系方式等信息上傳平臺。嚴格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制度,形成每日檢查記錄、每周排查治理報告、每月調度會議紀要。省市場監管局日日通報、實時更新符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60號令的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兩員一副校長”、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食品安全總監職責、食品安全員守則等信息,有效推動主體責任落實。截至5月7日,全省學校(托幼機構)食堂的“鄂食安”平臺注冊率達93.11%,“日管控”完成率達85.14%。
包保責任分級落實。按照國務院食安委分層分級部署,圍繞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要求,分類制定學校食堂、采用校外供餐學校、校外供餐單位的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記錄表,學校自查和市場監管日常監督檢查時可直接在三類市場主體“基本信息”欄中填寫包保主體A、B、C、D級,以及市縣鄉村四級包保干部單位、姓名、職務、聯系方式和年度現場督導情況,為有效對接《國務院食安辦食品安全包保系統》數據做好了充分準備。
監管責任閉環落實。監管人員通過“鄂食安”監管端開展學校食品安全日常監管、春季專項監管,同時積極對接12315投訴舉報、抽檢監測、監管執法數據,各類數據不斷生成累積,風險分析、風險預警“一鍵統計”。全省學校食品安全監管任務發起、問題發現、問題整改、規范提升形成工作閉環。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df/202305/t20230510_355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