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圍繞發揮信用機制的基礎作用,一體化推進信用監管與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以信用合規建設、信用承諾管理、失信警示提醒、分型分類監管、包容審慎監管、信用修復服務6項舉措為抓手,建立任務清單,強化重點攻堅,形成上下協同、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推動信用提升行動取得實效。該局指導黃山市制定出臺《經營主體信用合規建設指引》,鼓勵經營主體建立合規管理制度、機構職責和信用合規協調合作機制等3方面信用合規制度,明確主體資格合規、業務經營合規等8方面信用合規內容,鼓勵建立信用違規風險識別預警評估處置機制等13項信用合規管理措施,倡導加強信用合規宣傳教育等4方面信用文化建設,引導經營主體提升主動合規能力。同時,制定出臺《黃山市信用合規示范企業聯合激勵實施意見》,從9個方面出臺30項“一攬子”部門聯合激勵措施,讓信用合規示范企業享受“紅利”。為加強事前信用承諾應用,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統一編制目錄,對9項證明事項和6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督促該省食品生產企業公示食品安全承諾書,組織40家網絡交易經營者簽訂依法合規經營承諾書,切實強化經營主體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為強化事中踐諾核查,將36戶因不實承諾被撤銷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信息通過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指導蕪湖市局編制信用承諾管理事項清單,涵蓋許可類、證明類、聲明類共24個事項,引導經營主體在市場準入、生產經營中“應用盡用”,共惠及8萬余戶經營主體。安徽省市場監管局依托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選取重點指標進行監測,累計對4.9萬戶證照到期企業和2700余戶股權出質異常企業進行風險預警,推動監管關口前移。指導各地主動對年報財務信息“零填報”相關企業進行提醒指導,有效降低年報零值率。指導銅陵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發展和改革委、市公管局建立經營主體失信警示提醒機制,將企業證照到期、未年報公示、長期停業未經營等7類企業納入重點關注清單,綜合采取電話告知、信函提示、日常走訪等方式,累計對2.5萬戶企業進行靶向警示提醒,推動失信處置由事后懲戒向事前預防延伸。該局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全量配置到雙隨機抽查平臺,與各領域監管對象名錄庫進行匹配,推動各地、各部門實施常態化應用。今年,安徽省雙隨機抽查對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的應用率達96.3%,基本實現差異化監管全覆蓋。在此基礎上,指導池州市市場監管局制定《市場經營主體分型分類差異化監管工作方案》,對重點領域實行“信用﹢行業”風險分級分類監管,對個體工商戶實行“信用﹢許可”分類監管,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信用﹢示范社”分類監管,根據不同類型經營主體,采取有所側重的監管措施,進一步優化配置監管資源。該局全面建立公示信息抽查容錯、信用懲戒緩沖兩項機制,對抽查發現的無主觀故意的輕微違規行為予以包容對待,全省累計對486戶企業實施抽查容錯,對567戶企業暫緩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深入探索觸發式監管模式,指導各市對本地“四新”經濟中信用風險低的企業進行梳理,在登記事項、公示信息、商標使用行為等事項中實施“無事不擾”。黃山市將487戶新興產業相關企業納入觸發式監管對象庫,將投訴舉報、案件線索等設為“紅線”,未觸發前不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并優先采取教育提醒、警示告誡等柔性監管方式,有效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制定出臺《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暫行辦法》,對各類信用修復的條件、流程、材料等進行統一規制。創新建立雙隨機抽查有關結果信用修復制度,對經營異常名錄移出后的關聯抽查結果信息予以同步修復。會同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建立行政處罰信息聯動修復機制,提升信用修復“一站式”服務效能。全面開展信用修復主動幫扶指導活動,全面推行行政處罰決定書、信用修復告知書“兩書同送”制度,在政務大廳設立信用修復“驛站”,全省累計辦理各類信用修復45萬余件,助力企業重塑信用、重返市場。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df/art/2023/art_37889f8025254d50b5338a2b7ae823ee.html
今年以來,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圍繞發揮信用機制的基礎作用,一體化推進信用監管與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以信用合規建設、信用承諾管理、失信警示提醒、分型分類監管、包容審慎監管、信用修復服務6項舉措為抓手,建立任務清單,強化重點攻堅,形成上下協同、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推動信用提升行動取得實效。該局指導黃山市制定出臺《經營主體信用合規建設指引》,鼓勵經營主體建立合規管理制度、機構職責和信用合規協調合作機制等3方面信用合規制度,明確主體資格合規、業務經營合規等8方面信用合規內容,鼓勵建立信用違規風險識別預警評估處置機制等13項信用合規管理措施,倡導加強信用合規宣傳教育等4方面信用文化建設,引導經營主體提升主動合規能力。同時,制定出臺《黃山市信用合規示范企業聯合激勵實施意見》,從9個方面出臺30項“一攬子”部門聯合激勵措施,讓信用合規示范企業享受“紅利”。為加強事前信用承諾應用,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統一編制目錄,對9項證明事項和6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督促該省食品生產企業公示食品安全承諾書,組織40家網絡交易經營者簽訂依法合規經營承諾書,切實強化經營主體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為強化事中踐諾核查,將36戶因不實承諾被撤銷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信息通過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指導蕪湖市局編制信用承諾管理事項清單,涵蓋許可類、證明類、聲明類共24個事項,引導經營主體在市場準入、生產經營中“應用盡用”,共惠及8萬余戶經營主體。安徽省市場監管局依托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選取重點指標進行監測,累計對4.9萬戶證照到期企業和2700余戶股權出質異常企業進行風險預警,推動監管關口前移。指導各地主動對年報財務信息“零填報”相關企業進行提醒指導,有效降低年報零值率。指導銅陵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發展和改革委、市公管局建立經營主體失信警示提醒機制,將企業證照到期、未年報公示、長期停業未經營等7類企業納入重點關注清單,綜合采取電話告知、信函提示、日常走訪等方式,累計對2.5萬戶企業進行靶向警示提醒,推動失信處置由事后懲戒向事前預防延伸。該局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全量配置到雙隨機抽查平臺,與各領域監管對象名錄庫進行匹配,推動各地、各部門實施常態化應用。今年,安徽省雙隨機抽查對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的應用率達96.3%,基本實現差異化監管全覆蓋。在此基礎上,指導池州市市場監管局制定《市場經營主體分型分類差異化監管工作方案》,對重點領域實行“信用﹢行業”風險分級分類監管,對個體工商戶實行“信用﹢許可”分類監管,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信用﹢示范社”分類監管,根據不同類型經營主體,采取有所側重的監管措施,進一步優化配置監管資源。該局全面建立公示信息抽查容錯、信用懲戒緩沖兩項機制,對抽查發現的無主觀故意的輕微違規行為予以包容對待,全省累計對486戶企業實施抽查容錯,對567戶企業暫緩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深入探索觸發式監管模式,指導各市對本地“四新”經濟中信用風險低的企業進行梳理,在登記事項、公示信息、商標使用行為等事項中實施“無事不擾”。黃山市將487戶新興產業相關企業納入觸發式監管對象庫,將投訴舉報、案件線索等設為“紅線”,未觸發前不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并優先采取教育提醒、警示告誡等柔性監管方式,有效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制定出臺《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暫行辦法》,對各類信用修復的條件、流程、材料等進行統一規制。創新建立雙隨機抽查有關結果信用修復制度,對經營異常名錄移出后的關聯抽查結果信息予以同步修復。會同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建立行政處罰信息聯動修復機制,提升信用修復“一站式”服務效能。全面開展信用修復主動幫扶指導活動,全面推行行政處罰決定書、信用修復告知書“兩書同送”制度,在政務大廳設立信用修復“驛站”,全省累計辦理各類信用修復45萬余件,助力企業重塑信用、重返市場。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df/art/2023/art_37889f8025254d50b5338a2b7ae823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