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牽頭,京津滬渝4地市場監管部門共同建立產品質量可靠性創新實踐協作機制,目前已培訓宣貫企業兩萬余家次,培育專業技術人才2258名,技術幫扶企業1.2萬家次,培育孵化企業670家,征集可靠性創新“最佳實踐”典型案例31個、FMEA(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應用創新實踐典型案例6個,成立首批8個產品質量可靠性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并組建可靠性專家庫。產品質量可靠性,即產品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合格產品在經過長時間使用或頻繁多次使用后,依然能夠保持穩定的質量狀態。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早期,業界普遍采用抽查的方法檢查產品質量,可以說質量是檢驗出來的;后來業界提出,質量是生產出來的,強調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而現在,業界則認為,產品可靠性是設計出來的。這是一個將產品質量保障一步步前置的過程。在制度層面,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聯合京津渝市場監管部門印發《關于聯合開展產品質量可靠性創新實踐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明確產品質量可靠性創新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并在企業間進行深入的宣講與動員。上海市普陀區、奉賢區、青浦區、閔行區以及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等陸續出臺針對可靠性創新“最佳實踐”的獎勵政策,提高企業參與積極性。為明確產品質量的可靠性評判標準,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還研究制定了國內首個《產品質量可靠性評價通用要求》,首次納入“3﹢3”可靠性評價指標,即關鍵性能一致性、退化量、可靠域3個專業指標和保修期維修率、創新性、可推廣性3個效益指標。4地市場監管部門還聯合組建京津滬渝產品質量可靠性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企業提供人才培養、可靠性技術研發、產品設計、標準制定、檢測認證、信息咨詢等產品質量可靠性服務。目前,京津滬渝市場監管直屬質檢機構和4家汽車行業頭部平臺已首批入駐平臺。為進一步發揮骨干企業帶動作用,4地組織一批優秀鏈主企業通過舉辦可靠性創新大會、編制可靠性創新“最佳實踐”和FMEA應用實踐典型案例合集等方式進行可靠性成果展示,并聯合組建高水平可靠性專家庫。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機構和龍頭企業的80名專家深入企業,針對產品質量關鍵環節,采用“一企一策”的方法為企業量身定制改進方案,提高產品質量可靠性水平。上汽集團組織編寫《制造現場整車智艙、智駕軟件功能質量測評規范》等可靠性相關文件,開展行業內培訓,帶動鏈群企業,助力可靠性技術的全產業鏈應用。4地開展可靠性創新實踐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益處。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開展穩健性設計“十步工作法”,攻克產品設計、生產及初期運行的可靠性問題,其產品的電芯失效率達到ppb級(十億分之一級)。上海施耐德工業控制有限公司通過建立產品質量可靠性系統性的管理架構,實現產品壽命測試效率提升50%,新產品開發周期縮短63%。北京自然綠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可靠性貫穿于產品從研發到售后的多環節,實現傳輸系統穩定性提升30%,維護成本降低20%,零部件壽命整體延長兩倍以上,提前處理了80%的潛在故障。天津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應用可靠性創新技術,大大提高機械手的產品性能和可靠性水平,解決了進口部件“卡脖子”的問題,實現100%的國產化替代,市場占有率持續攀升。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df/art/2025/art_f7e3c9ed909e488292142f8aa973bc14.html
2024年,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牽頭,京津滬渝4地市場監管部門共同建立產品質量可靠性創新實踐協作機制,目前已培訓宣貫企業兩萬余家次,培育專業技術人才2258名,技術幫扶企業1.2萬家次,培育孵化企業670家,征集可靠性創新“最佳實踐”典型案例31個、FMEA(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應用創新實踐典型案例6個,成立首批8個產品質量可靠性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并組建可靠性專家庫。產品質量可靠性,即產品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合格產品在經過長時間使用或頻繁多次使用后,依然能夠保持穩定的質量狀態。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早期,業界普遍采用抽查的方法檢查產品質量,可以說質量是檢驗出來的;后來業界提出,質量是生產出來的,強調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而現在,業界則認為,產品可靠性是設計出來的。這是一個將產品質量保障一步步前置的過程。在制度層面,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聯合京津渝市場監管部門印發《關于聯合開展產品質量可靠性創新實踐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明確產品質量可靠性創新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并在企業間進行深入的宣講與動員。上海市普陀區、奉賢區、青浦區、閔行區以及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等陸續出臺針對可靠性創新“最佳實踐”的獎勵政策,提高企業參與積極性。為明確產品質量的可靠性評判標準,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還研究制定了國內首個《產品質量可靠性評價通用要求》,首次納入“3﹢3”可靠性評價指標,即關鍵性能一致性、退化量、可靠域3個專業指標和保修期維修率、創新性、可推廣性3個效益指標。4地市場監管部門還聯合組建京津滬渝產品質量可靠性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企業提供人才培養、可靠性技術研發、產品設計、標準制定、檢測認證、信息咨詢等產品質量可靠性服務。目前,京津滬渝市場監管直屬質檢機構和4家汽車行業頭部平臺已首批入駐平臺。為進一步發揮骨干企業帶動作用,4地組織一批優秀鏈主企業通過舉辦可靠性創新大會、編制可靠性創新“最佳實踐”和FMEA應用實踐典型案例合集等方式進行可靠性成果展示,并聯合組建高水平可靠性專家庫。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機構和龍頭企業的80名專家深入企業,針對產品質量關鍵環節,采用“一企一策”的方法為企業量身定制改進方案,提高產品質量可靠性水平。上汽集團組織編寫《制造現場整車智艙、智駕軟件功能質量測評規范》等可靠性相關文件,開展行業內培訓,帶動鏈群企業,助力可靠性技術的全產業鏈應用。4地開展可靠性創新實踐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益處。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開展穩健性設計“十步工作法”,攻克產品設計、生產及初期運行的可靠性問題,其產品的電芯失效率達到ppb級(十億分之一級)。上海施耐德工業控制有限公司通過建立產品質量可靠性系統性的管理架構,實現產品壽命測試效率提升50%,新產品開發周期縮短63%。北京自然綠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可靠性貫穿于產品從研發到售后的多環節,實現傳輸系統穩定性提升30%,維護成本降低20%,零部件壽命整體延長兩倍以上,提前處理了80%的潛在故障。天津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應用可靠性創新技術,大大提高機械手的產品性能和可靠性水平,解決了進口部件“卡脖子”的問題,實現100%的國產化替代,市場占有率持續攀升。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df/art/2025/art_f7e3c9ed909e488292142f8aa973bc14.html